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大赛由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组成。
自2025年1月23日发布本届大赛校赛参赛预通知以来,关于大赛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于3月5日至6日举办警务创新高级师资实训营,通过“理论培训+实战推演”双轨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师生创新课题设计、成果孵化及赛事指导能力。3月5日正式发布校赛参赛通知,得到各教学院部积极响应,全校共有45项作品报名。经专家线上盲审,遴选出15个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学科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晋级校赛决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决赛安排
1.时间:4月11号下午5点
2.形式:线下答辩
3.地点:明水校区学术报告厅
4.要求:
(一)为保证大赛公平性,大赛评审采取匿名方式进行,各参赛项目提交的参赛作品已进行匿名处理,以作品编号作为评审标识。
(二)团队负责答辩的成员需集中在一起,提前20分钟到达学术报告厅候场。答辩进行期间,不要随意走动和拍照、摄像,遵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保持良好的现场秩序。
(三)决赛答辩时长为7分钟/组,其中PPT汇报4分钟,问答交流环节3分钟。每个项目参加答辩的选手不超过3人,迟到、作弊等违反竞赛规则将被取消授奖。
(四)参赛选手统一着常服,精神风貌饱满。
(五)决赛答辩顺序将按照作品编号顺序依次进行,每个组需实时关注微信群,并保持手机通畅。
(六)不允许随意进入答辩会议室,只有轮到本组时,工作人员会引导对应答辩同学进入会议室,防止顺序混乱。
(七)问答环节不要抢答,由一个人主要回答,其他人依次补充。
二、材料提交
参赛选手将路演PPT,项目书等电子材料于4月10日晚上20:00之前发送至指定邮箱:413534600@qq.com。
联系人:邵珠恒 19709817179
PPT应当包括标题、作品编号、组别、作品类型;根据盲审原则,PPT及项目书上不得出现作者信息、指导老师信息等个人信息。
三、评分细则
1.创新性与技术/模式突破(20-25分)
(1)原创性:项目是否提出全新理念、技术或解决方案,是否突破行业现有瓶颈。
(2)技术含量:科技类项目需评估技术壁垒、专利布局及实验数据支撑;社科类项目关注模式或理论的创新性。
(3)前沿性:是否结合AI、绿色能源、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或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如老龄化、乡村振兴等)。
2.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15-20分)
(1)市场需求:商业项目需明确目标市场容量、用户痛点及竞品分析,公益项目需量化社会问题解决效果。
(2)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是否具备盈利能力或长期运营机制(如公益项目的造血能力)。
(3)数据支撑:已有市场调研数据、试点运营成果或合作意向书等佐证材料。
3.项目可行性及执行能力(15-20分)
(1)技术/实施路径:技术成熟度、研发周期合理性,或社科项目的落地步骤清晰度。
(2)资源整合:团队是否具备所需技术、资金、供应链或政策资源,合作单位支持力度。
(3)团队能力:成员专业背景、分工合理性及过往成果(如专利、论文、创业经验)。
4.现场展示与答辩表现(15-20分)
(1)逻辑性:路演结构是否清晰(痛点—方案—优势—成果),PPT设计简洁专业。
(2)答辩深度:回答评委提问时能否精准切中关键点,数据引用准确,应对质疑有说服力。
(3)感染力:演讲者表达流畅度、时间把控及团队协作默契度。
5.项目进展与成果(10-15分)
(1)阶段性成果:已有原型机、软件Demo、试点数据、用户反馈或实际营收等。
(2)可扩展性:未来3-5年发展规划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复制推广潜力。
(3)社会认可:是否获得媒体报道、行业奖项、投资机构注资或政府支持。
三、比赛时间节点
2025年4月11日校赛决赛;
2025年4月20日省赛系统申报截止;
2025年4月省级复赛;
2025年5月在临沂大学举行省级决赛;
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推报。
2025年7月至9月对推报作品组织开展初审。
2025年10月下旬在南京大学举办终审决赛。
上述时间安排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