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网安四王霄宇
8月5日,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我与几位警院见习学员,在见习单位文登分局天福派出所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增强新时代预备警员的红色精神。
纪念馆外,天福山峰峦连绵、林木茂盛,山路两旁高耸的虎皮松、傲踞山顶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仿佛在诉说着胶东人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纪念馆内,划分着唤醒民众求解放、天福山上举义旗、浴血抗日战顽敌、天福铁军展雄风、党群同心奠根基五部分,分别展示了胶东党组织发展历程、天福山起义伟大壮举、胶东军民抗战故事、四个军发展历程以及根据地建设等内容。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郭沫若用短短的几句诗概括了理琪同志英雄的一生。民国二十六年,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在天福山上领导和发动天福山起义。在这里,革命前辈们创立了胶东第一支人民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日的第一枪,点燃了胶东人民抗日救国的烽火!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里,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沧桑岁月。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传承。在回忆历史、缅怀烈士的过程中,我们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预备警官,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有克服万难的精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红色是历史的底色,也是人的本色,更是警察的成色。从红色记忆中培植理想、用红色精神塑造预备警官的优良作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先辈们走过的艰苦历程!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通过这次红色教育,我们更加坚定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信念,筑牢了忠诚品质的思想根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1侦查一张书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身为预备警官,要牢记将个人使命与人民群众紧密,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同时,身为一名大学生,也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施展个人才华。本次暑期实践这也给了我更多与这里的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我收获颇丰,活动的精彩瞬间与点滴回忆至今仍烙印在脑海之中。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邂逅了许多人,其中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当代大部分年轻人迫于生活的重担,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怀,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独自留下,导致整个街道出现了一种老人加孩子的组合,他们相互陪伴,却无法帮助彼此解决许多生活中遇见的难题,老人们大多只是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有些并不识字,他们对于孙辈的学习情况无能为力,同时也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过社会,逐渐被时代淘汰,能够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屈指可数。与此同时,孩子们正处于关键的性格塑造期,兴趣培养期,身体发育期,外在环境的熏陶,以及长辈的科学教导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乃至走好一生的道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当地警校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基层积极帮扶,勇做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探照灯。我们相继走访城区各街道,社区,依托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暑托班,服务站,义务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辅导课内作业,开展体育活动,为辖区内空巢老人,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悉心倾听,耐心疏导,用心帮扶,用真心实意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用暖心义举点亮困难群体生活的希望。望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与充满欢快的笑脸,我们坚定的相信祖国明天的花朵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听着孤寡老人们对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崇高的评价,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欣慰与自豪之情。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家乡建设,深入社会基层的决心,同时也锻炼了我的交流沟通能力与实际工作本领,为我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