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筑语言文字中国梦,助力家乡振兴,山东警察学院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的“小我”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为摸清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藏蓝齐风团队自行制作调查问卷,走进临淄街头,发放传单,为下一步普通话的教育普及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指导,更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藏蓝齐风团队成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活动。问卷内容包含当地群众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通话使用程度、学习普通话途径、对于学习普通话的期待、平时生活使用的语言、家中孩子在学校受的普通话教育等项目。线上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145份问卷;线下主要针对临淄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人员、退休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镇居民、村居民等不同人群,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9-69岁之间,共收回61份问卷。
8月11日,实践团成员向当地群众发放推普宣传单,倡导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推广普通话,自觉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团队对多户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工作,为了解当地村居民商户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居民商户积极交流沟通,并及时附上调查问卷,全面细致地了解村居民们的情况。调查结束后,实践团将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留存数据,根据回收数据的分析归纳,对共性与差异进行了讨论与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因此,关爱青年,传播知识,为“祖国的花朵”普及普通话,筑牢母语意识极为重要。
8月12日,在普通话培训趣味课堂上,藏蓝齐风团队成员深入当地青少年之家开展“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主题课堂活动,将说好普通话的观念带进课堂、种在小朋友的心里。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了解和认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绕口令、飞花令、诗词朗诵等游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同时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人一句普通话,口齿留香,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这是最朴实,最“标准”的声音,伴随着与同学们炽热而又澄澈的互动,伴随着一份份火热而坚定的信念,普通话培训活动正式落下了帷幕。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风雨兼程,带领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而这其中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也应广为人知,通过播放红色电影的形式,能够更便于人民群众学习党史,感受先辈们甘于流血牺牲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耳濡目染,继往开来,将红色精神传递下去。
团队10名成员与同学们在建团百年的当下一起回望历史,共同开展红色历史电影展播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和同学们一起,在观影活动中看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从近代1919的五四运动,到当代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宏伟历史卷轴;它描写了中国人民为抵抗压迫,追求民族和个人解放,建立美好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生生不息斗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它展示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对自由和解放的深刻愿望以及为理想社会而奋斗的革命乐观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仅是那个时代一代人和一个民族的主导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代表,这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活力,为二十大的召开提供信念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71年前的人民大团结让洱海湖畔的靡靡低语和峨眉山巅的高山流水潺潺地走向中国的整片土地,今日,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普通话必将带着磅礴的力量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灿烂与荣光,直到万众一“语”。本次实践,山东警察学院团队,深入推普一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华夏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倾注青年力量。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既要读好大学里的“有字之书”,又要读好大学里的“无字之书”,展现青春风采,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实践活动在结束后获得了当地机关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山东警察学院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也将始终带着“传承百年薪火,推普助力家乡”的美好心愿,继续前行。
